Classical antiquity, Middle Ages & Renaissance
歐洲三大歷史時期,奠定了歐洲文明的發展。在這個曾經波瀾的歷史之中,有過輝煌,有過黑暗,亦有文化的復古與創新。
西元前8世紀,經過漫長的史前時代及希臘黑暗時代,書寫語言的重新導入使希臘城邦逐漸興起,古典藝術亦表現出當時特有的形態,幾何藝術與表面藝術的興起使古典時期早期被稱之為「古風時期」。
隨著西元前5世紀雅典在希波戰爭中擊敗了波斯人,希臘時代的文化迎來了「黃金時期」,至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地中海西岸與中亞,文明達到頂峰。希臘時期是歐洲從氏族社會邁向奴隸制社會的過度期,當時的社會環境激起人們對人與自然,戰爭與和平的思考與探索,人們崇尚一種英雄的精神,社會與歷史的變遷,使哲學、神學、藝術領域的發展空前。
當時的城邦制度決定政治制度的多樣性,斯巴達為代表的君主制與雅典為代表的民主制並存,因此哲學上呈現了百家爭鳴之景,哲學家們放棄對宇宙自然的研究,探討民主與人性。善良、真理、正義、美與人的利益相關,沒有絕對真理,亦沒有絕對的標準,這樣的人本思想便是當時雅典「辯士學派」的立場。以「希臘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為主導的反對派則認為不深究絕對的真理與正義,不足以穩定道德、宗教與國家,提出真理與標準是客觀存在的。而主流的「伊比鳩魯學派」則提出人生快樂為上的哲理,人性應獨立、寧靜、寬待人、重倫理,抑制慾望、祛除虛偽、恐懼,此思想在而後的羅馬時代盛行。而「犬儒學派」則提出回歸自然,清心寡欲的學說,成為了基督教苦修主義的思想源頭之一。
神學在希臘時期成為主要宗教,各個城邦均供奉著各自崇拜的天神,其神祗所表現的喜怒哀樂等人性,形成了多神論的希臘神話,這些神話可能是當時人們的生活的真實寫照,處處充滿了愛與爭鬥,而起源於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即是一種敬畏神明祭典。
神學的興起與哲學的現實主義構成希臘藝術、建築等的多元。神話中的人神共性使得藝術家對人體構成產生了極大興趣,寫實主義與神學的結合,製造了獨特的希臘雕塑文化,影響至今。而建築主要以神廟等宗教建築為主,石灰岩及大理石的運用,構造出當時建築的崇高與完美,圍柱列與山形頂的幾何構成,奠定歐洲建築直至今日的基礎藍本。
從羅穆盧斯在台伯河畔建羅馬城始,羅馬王政時代的氏族社會歷經七王之治,最後因末代君主暴虐無道,政治落入貴族執政官手中,開啟羅馬共和國時代,至西元前1世紀,隨著伊比利亞半島、馬其頓王國的征服及對古希臘的控制,羅馬成為橫跨亞歐非,將地中海成為內海的大國。奧古斯都創立「元首制」後,羅馬開啟「實際帝制」的政體。隨著西元1世紀基督教的興起,羅馬帝國面臨極大的挑戰,3世紀,政治、經濟出現危機,由盛轉衰,之後偏安一隅。羅馬文化基本延續希臘文化的發展軌跡,而在「法學」及「拉丁文字」上對歐洲的文化格局產生巨大影響,在羅馬時代產生與發展的基督教文化,對之後的歐洲產生影響深遠,而在羅馬時代衰亡之後,歐洲迎來了「黑暗時代」,亦稱為「中世紀」。
中世紀是一個文明緩慢發展的時代,當時的歐洲並無一個強有力的國家來進行強權統治,封建的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生產力的停滯使人們生活在絕望與痛苦之中。當時擁有救世思想的基督教已然興起,學者們認為人類正處在歷史的最後一個時代,也就是《聖經·啟示錄》中記載的「末日」。以致人們將西元3世紀羅馬時代結束之後的900年稱之為「黑暗時代」。中世紀的文化,主要表現得基督教文化上,哥德式建築為中世紀的標誌。那些高聳削瘦教堂建築的尖形拱門、肋狀拱頂、飛拱、扶壁、花窗玻璃表達出當時社會神秘、哀婉、崇高的情感,同時國家間戰爭帶來的城堡建築亦表達了王權與戰爭,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時代。
西元14世紀,基於對中世紀神權之上的批判以及人道主義的肯定,在佛羅倫斯,對古典主義的思潮帶來的文化運動,史稱「文藝復興」,後擴展至整個歐洲。其表現方式主要為:對古典時代文獻之重新學習與研究、繪畫中直線透視法的發展,對古典時代建築的繼承與創新。
「文藝復興」時期,各地作家開始使用本土方言進行創作,大眾文學的興起,小說、詩、散文、民謠和戲劇等帶動各國文化的多樣性,使各國的文化在當時皆有差異性發展,呈現出古典時代百家爭鳴的態勢。以意大利為主導繪畫界,佛羅倫斯、米蘭、那不勒斯、羅馬、威尼斯各地出現眾多派系,其中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成為「文藝復興三巨匠」,其繪畫技法甚至影響到幾個世紀後的今天。而文藝復興的建築,講究的是次序與比例,擁有嚴謹的立面與平面構圖,加之有古典時代繼承而來的柱式系統,希望重新塑造出理想中的古典社會次序。對稱與集中,圓形與正方形的運用,尺規作圖,以及反對「哥德式建築」的神權象徵成為當時的主流。在之後的17世紀,在文藝復興建築形式上,意大利人添加了誇張華麗的雕刻,以彰顯專制主義的豐功偉業,色彩、光影的運用以及華麗的雕塑,誕生了文藝復興後期新的建築形式——「巴洛克建築」。
歷史學上,「文藝復興」存在諸多爭議,有人認為其是中世紀後文化的「進步」,亦有人認為是對古典時代抱持「悲觀與緬懷」。更有人認為是「現代主義」,是利用歷史來實現與驗證當代理想的過度時期。但人類在歷史中,總是掙扎著前行,不論如何,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有其獨特的魅力。
Share your thoughts